手机版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中山市华侨中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正文内容

师德建设

中山市华侨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规划(2020-2024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文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我校实现“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华侨中学”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原则

坚持师德为先,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深化改革,推动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坚持分类施策,立足校情,针对我校教师队伍现状,找准短板,精准发力,实践与研训结合,促进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协调发展。

三、目标任务

到2024年,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活力十足的教师队伍。全校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5%。高水平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增正高级职称教师2人,省级以上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特级教师不少于3人,省级学科骨干教师不少于6人,市级名教师、名班主任不少于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不少于10人。全校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全体教师干事创业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显著提高。

四、工作措施

1、确保方向,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我校的“四讲一课”(华侨文化大讲堂、名师讲堂、校友讲堂、学生讲堂和主题班会课),践行“两学一做”,推进“三会一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觉悟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2、突出师德,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严格执行《中共中山教育工委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师德教育机制、师德宣传机制、师德考核机制、师德激励机制、师德监督机制、师德惩处机制,打造风清气正的师德师风环境,引导全体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3、选配干部,组建教师队伍管理团队

树立“干事才有为,有为才有位”的管理思想,参照《中山市教体局直属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办法》(修订),制定《中山市华侨中学中层干部换届方案》,举才用贤,选拔中层管理干部。同时,借鉴中山市初中青年干部“3680”种苗工程,进一步激活学校用人机制,选拔青年优秀教师,采用“挂职助理,跟岗锻炼”的形式,加强对学校关键重要岗位后备管理人才的培养,激发中层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劲头。

4、夯实常规,促进名优学科组建设

修订和完善十大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推行初高中教师任课大循环制度,提高学科组集体教研水平,改进对学科组的督促形式,增强学科组集体“造血”功能:每周检查评比一篇课后自我反思笔记;每月检查评比一个教学自我反思个案;每学期检查评比一个信息技术整合课件;每学年检查评比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三年检查评比一个课题研究项目。

5、聚焦课堂,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关注学生成长,聚焦教师课堂,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学比赛。学校每学年重点抓好四种类型的讲课比赛研讨。上学期,重点抓好名师名班主任的示范课和学科带头人的特色课研讨;下学期,重点抓好青年骨干教师的优质课和新教师的汇报课研讨,“以研促教”,“以评促教”,促进一线教师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6、师徒带教,做好新教师入职培训

2020-2024年前后,学校将有近130位教职工陆续退休。对此,一方面,学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和把关作用,把好新教师入口关,招聘选聘优秀师范生入职到岗;另一方面,要参照《中山市中小学新教师新入职三年培训计划》,选好带教老师,帮助新老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按照“一年适应,二年提高,三年发展”的阶段目标,做好对新教师的校本培训。

7、科研强师,深化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

修订和完善《中山市华侨中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中山市华侨中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化学校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专家引领与专业研修相结合,以思促行,以行促思,研训一体,搭台引路,补齐教师专业发展短板,突破教师职业发展瓶颈,鼓励教师著书立说,帮助教师成名成家。

8、网络研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全面落实《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和《中山市新一轮“强师工程”实施方案》有关要求,以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重点,100%完成全员培训,90%以上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9、改革人事,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事业单位人事政策,加强对学校教师编制配备、岗位设置、职称评定和教师考核方面的管理,简化教师招聘流程,配齐配足学科教师。拓宽侨务渠道,积极引进优秀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对外交流。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10、绩效改革,提高教师待遇水平

严格遵循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工作的要求,切实保障教师团体利益,实行校务公开,推行阳光财务,推进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教师、班主任、特殊岗位教师倾斜,切实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和奖励标准。